晚清第一硬汉左宗棠之死:天降大雨,慈禧悲怆,遗言令人潸然泪下

左宗棠的一生充满了波折。早年他经历了无数次科举落第,极其厌倦八股文的束缚,心情颇为郁闷。然而,正是这些落榜让他为自己打开了新的

晚清第一硬汉左宗棠之死:天降大雨,慈禧悲怆,遗言令人潸然泪下

左宗棠的一生充满了波折。早年他经历了无数次科举落第,极其厌倦八股文的束缚,心情颇为郁闷。然而,正是这些落榜让他为自己打开了新的人生篇章。尽管多次失利,但他一直在湖南老家潜心读书,因此在地方上积累了一定的影响力。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之际,左宗棠获得了湖南巡抚的青睐,开始了他一生的仕途与战斗历程。可以说,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英雄人物。

在长沙守卫战中,他打破了敌人的攻势,一战成名,随后加入了曾国藩的队伍,开始了自己作为“晚清第一硬汉”的人生。左宗棠深信,只有通过战斗才能保护家园,而不是通过割地求和的软弱手段。虽然晚清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但列强们依然对左宗棠充满忌惮,因为他展现出的坚定与强硬态度,成了晚清政府的“保护伞”。

然而,岁月不饶人,面对风雨飘摇的清朝,左宗棠孤军奋战的局面也变得愈加艰难。即使年事已高,面对新疆的失土,他依然带着悲愤的心情,抬着棺材出征,试图以此来威慑西方列强,防止他们进一步分割中国。当时他已经69岁,按清朝的标准,这个年纪已经非常高龄,但他毫不退缩,依然誓死保卫祖国的疆土。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回到朝廷,却并未得到应有的荣耀,反而遭遇了排挤,被迫去南京任职。这一切让他深感失望。即便如此,他依旧坚守自己的信念,继续为国事奔波。当时的清政府,在面对法国的侵略行为时,仍然选择妥协,签订了屈辱的《中法会订越南条约》。这一切令左宗棠心如刀割,他感到自己毕生心血几乎成空。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因病辞世,终年七十岁。就在他临终时,他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那时,清政府依然在与法国谈判,他的病重并未影响朝廷的决策,而这种不作为,成为了左宗棠最为痛心的事。就在他去世后,福州的天空突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这场雨被许多人视为天地为左宗棠送行,象征着清朝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每个福州的百姓,和整个东南沿海的百姓,纷纷为他举哀,像失去了至亲一样痛苦。

连当时的权力阶层,也深感惋惜。慈禧太后听闻左宗棠的死讯后,内心震动,她命令为左宗棠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封他为“文襄”,并为他修建祠堂。这一切荣耀的背后,正是因为左宗棠所做的一切,给了清廷最后的支撑与安宁。左宗棠无疑是晚清的顶梁柱,他的付出,让清廷的统治延续了更长的时间,也让上位者能够继续享受平稳的统治。

左宗棠的葬礼,极其隆重,福州的商户停业,市民前来送别。虽然他们对清政府心怀不满,但他们清楚地知道,若没有左宗棠的坚守,自己如今的安定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左宗棠的灵柩经过长沙时,湖南的百姓和乡绅纷纷前来吊唁,曾与他有过交情的人也献上了挽联。他的葬礼堪称盛大与庄重,彰显了百姓对他忠诚与尊敬的心意。

左宗棠的安葬地点直到一年后才最终决定,而在安葬之前,他的次子左孝宽透露了父亲临终时的遗言。这些遗言深深触动了慈禧太后,让她意识到大清失去了最为坚韧的栋梁。左宗棠一生历尽沧桑,始终心系祖国,尽力捍卫中华的安宁。他在临终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忠诚与热血,愿中国不再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无论是左宗棠生前的贡献,还是他去世后留下的遗言,都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他的忠诚、勇气与担当,值得我们铭记。他不仅仅是一个民族英雄,他更是所有时代中那些为了国家与民族未来而奋斗的英勇人物的化身。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