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超200亿,交付仅11辆:贾跃亭造车为什么还没成功?

在那造车的战场上,贾跃亭就像一个孤独的斗士,与命运展开了一场漫长而艰难的较量,但最终却未能取得胜利。 从 2014 年开始,贾跃亭一头扎

投入超200亿,交付仅11辆:贾跃亭造车为什么还没成功?

在那造车的战场上,贾跃亭就像一个孤独的斗士,与命运展开了一场漫长而艰难的较量,但最终却未能取得胜利。

从 2014 年开始,贾跃亭一头扎进造车领域,距今已整整 10 年。这 10 年里,他的造车之路可谓荆棘满布。据不完全统计,他在造车上的个人投入已将近 7 亿美元,而通过几轮融资获得的资本性投入或股本性投入总共达 30 多亿美元。然而,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换来的却是令人失望的结果。截至 2024 年,他的法拉第未来公司仅交付了 11 辆车。要知道,2018 年路透社曾报道,丰田汽车与马自达合资投入 16 亿美元在美国阿拉巴马州新建的汽车制造厂,规划年产能可达 30 万辆。相比之下,贾跃亭的造车效率极其低下。

资金,是这场战斗中最残酷的敌人。每一分钱都像是一颗子弹,而贾跃亭的弹药库却并不充足。前期研发成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比如团队在一年之内提交了超过 100 份专利,这背后都是大量的资金投入。他为了实现自己的造车梦,花费大价钱从通用、特斯拉、宝马等车企挖人,人力成本高昂。而且,在美国制造成本比在中国制造至少高了 50%,他还坚持自己建厂,这又增加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据估算,贾跃亭造车已花费超 200 亿元人民币,但车的交付量却少得可怜。那些曾经对他寄予厚望的投资人,在漫长的等待和一次次的失望后,渐渐失去了耐心,转身离去。

技术,是另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造车并非仅仅是一个梦想,更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和技术。从设计到生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严格的把控。在技术研发上,贾跃亭的团队虽然汇聚了各路精英,但在技术的突破上始终面临着重重困难。10 年的时间里,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竞争对手们纷纷推出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贾跃亭的车却始终未能在市场上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例如,2023 年小米仅用 3 年时间就推出了大放异彩的小米 su7,目前小米 su7 的锁单量已超过 7.5 万台,全年销量将上调至 10 万台。相比之下,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汽车显得黯然失色。

市场,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战场。贾跃亭一心想打造未来感十足的纯电动汽车,定位过于高端,车价自然不菲,受众狭窄,面对的是小众市场。在本身资金就紧张的情况下,这种高端的定位更是不利于改善现金流。而如今的电动汽车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他们不再仅仅追求高端和奢华,更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当其他品牌的电动汽车以更亲民的价格和更好的性能进入市场时,贾跃亭的汽车就像一件艺术品,摆在了错误的展览厅里,无人问津。

时间,是最无情的裁判。岁月在贾跃亭的脸上刻下了痕迹,也在他的造车之路上留下了一道道坎坷。10 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 10 年里,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链逐渐成熟,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贾跃亭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机,如今想要在这个已经成熟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难度可想而知。

相关推荐